2017胶州湾及其近海生态环境学术研讨会(第六届)
领导批示: 青综报12号
科技工作者建议
第19期
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2017年11月2日
关于大力发展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建议
编者按: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在全人工控制的封闭环境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等方法实现海水工厂
化养殖水的循环利用,通过循环水的带动,调控养殖环境的各种因素,使养殖对象处于最佳生长条件的工业化养殖生
产。2016年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水体达到2830万立方米,海水工厂化养殖总产量20.40万吨,约占我国工厂化养殖总
产量的50%。其中循环水养殖水体90多万立方米,仅占我国工厂化养殖总产量的1.37%。青岛市在海水养殖业的发
展过程中,充分依托区位优势和科研条件,推进健康养殖模式,形成了以工厂化养殖为代表的集约化现代养殖业。截止
2016年,青岛市总计建成工厂化养殖车间110万平方米,并引进了国内首套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但是,纵观青
岛市,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远无法满足减少养殖污染,保护海洋环境的要求。在近日召开
的“第六届胶州湾及其近海生态环境学术研讨会”上,部分涉海专家与企业家围绕普及推广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
术,服务我市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产业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加强政府宏观政策引导”、“完善行业金融
保险体系建设”、“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快关键技术创新与攻关”等措施建议”,现呈报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
一、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优势
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在解决养殖污染问题,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产量高、产品健康安全
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运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实现了对养殖水的循环利用和养殖环境的自动控制,减少了
外界环境对养殖过程的影响,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养殖周期短、药物使用少等优势,能够有效促进水产养殖业转型
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污染。
(二)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
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每单位产量的水资源消耗量不到传统方式的10%,土地占用量为1%,通过流程设计优
化,可以实现污水“零排放”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几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方式。
(三)健康育苗,修复海洋生态
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中的健康育苗体系能有效地恢复海洋的生物资源量,恢复种群品种和数量,修复海洋生
态环境。比如胶州湾海域已经绝种的半滑舌鳎,经过几年的持续放流,今年部分渔船单船日捕捞达到10到20斤,已初
步展现出效果。另外通过放养一些滤食品种,能有效净化和改善近海水质。
二、制约我市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自主研发能力薄弱
养殖企业作为工厂化循环水应用技术创新的主体,研发、利用、推广这种技术,需要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较强
的技术研发能力。相当一部分工厂化养殖企业,由于缺乏具有自身特色、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研发应用体系,大都还是
以工厂化非循环水养殖方式为主。
(二)综合管理体系欠缺
要想成功的对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行运营管理,需要合理的工业设计和良好的企业管理方式。大部分工厂化养
殖企业往往只注重水处理技术和循环水设备的研发,对企业综合管理和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需要。
(三)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循环水设备的研发、使用、运营成本都较高,雄厚的资金储备是海水工厂化养殖企业采用循环水技术的基础。在没
有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多方面资金融通的条件下,很多水产养殖企业只依靠自身力量,是没有足够资金供应的,即使有
了成熟的技术经验,大部分企业还是无法上线。
(四)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能研究、开发、使用循环水技术的工厂化养殖企业,必须拥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人才。因此,在传统工厂化养殖
企业转型升级中,一般从业人员水平和人才队伍组成结构满足不了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发展要求,用传统的养
殖思路运作循环水设施,很难实现生产效果。
三、普及推广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建议
1、加强政府宏观政策引导,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制定相关宏观政策,明确水产品养殖总体发展规划,引导工厂化养殖企业由传统方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建立政府财
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加对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企业的经济补贴;建立相关行政法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
障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有效运行;
2、完善行业金融保险体系建设,为企业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应用政策性信贷、民间信
贷、上市融资和吸引外资等有效手段,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开拓企业融资范围。积极开展保险业务,大力发展和创新涉
海科技保险产品,增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企业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
3、积极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力量。加强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广泛吸收相关行
业人员,参与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研发、探索、推广等活动;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育与共享,组建企业管理指导
团队,开发养殖企业管理新模式;建立信息技术共享平台,引导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的人才机制。
4、加快关键技术创新与攻关,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科研单位牵头,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
化;以服务企业为主线,将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推广使用,纳入对水产养殖企业支持考核的范围之
内。同时,建立起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广泛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企业进行技术传授和指导。
建议人:
马绍赛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员
仲维仁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研究员
黄 滨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员
梁萌青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员
仲 军 青岛中瑞高科生物有限公司 教授
朱 伟 青岛农业大学 教授
邓景程 国务院扶贫办澳洲淡水龙虾项目 总经理
花 勃 青岛中科海水处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思涛 潍坊新大地海洋水产有限公司 总经理
赵 超 青岛清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董罗海、仲 军、王雪健执笔。
分送:市委常委,副市长,有关部门。
联系人:姜森,电话:85916823。